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机动车与两轮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那么两轮电动车在法律定义上是否属于机动车呢?因确认是否属于机动车对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及相关赔偿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进行区分,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两轮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
区分两轮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的依据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为确认两轮电动车最新国家标准。从新国标来看,国标电动车必须满足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kg、电池电压不超过48V、电机额定功率不超过400W、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等,而不满足其中一项,将被定义为超标电动车。
依据新国标来看,目前道路上行驶的大部分两轮电动车很容易被依法认定为机动车。
二、区分两轮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的主要法律意义?
一)是否需要上牌的问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对机动车进行登记管理。也就是说,如果两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是机动车,则必须进行登记并申领牌照。如果未申领牌照则有可能面临交通部门的行政处罚。
当然,电动车能否上牌,还跟电动车企业是否拥有3C认证和电摩资质相关,因此建议用户尽量选择已经拥有3C认证和电摩资质的品牌,避免无法上牌的风险。
二)是否需要驾驶证的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驾驶机动车必须具备机动车驾驶资格,也就是取得驾驶证。一旦你所购买的两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你就必须拥有相应的驾驶资格才能驾驶,否则将会面临无证驾驶的相关风险。
三)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责任认定?
如果两轮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相关规定,认定相关责任。同时因属于机动车,往往会被牵涉出无证驾驶及驾驶未经登记的机动车辆等违法行为,从而加大驾驶员的过错,进而在责任认定时对电动车一方不利。
三、机动车认定程序的启动问题
生活中,因社会的普遍认知,认为两轮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双方当时人均同意按照两轮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对待,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责任划分和赔偿。
因两轮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的认定在实践中并非主流,导致大部分驾驶员不知道如何进行机动车确认。实践中,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如对两轮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有异议,有权向处理交警申请机动车鉴定,进而确认。如果在发生事故时未进行鉴定,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也可以在诉讼程序进行鉴定。
实践中往往出现事故两轮摩托车保管不善而不具备鉴定条件的情形,因此事故发生后,一定要着重保留事故摩托车,以免陷入鉴定不能的窘境。
综上,电动两轮摩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属于机动车这一问题,对责任划分、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均具有重要意义。权利是争取的,法律规定的权利与生活中权利存在的现状可能存在不一致,当发生事故后请选择相信法律,才能最大的维护合法权益。社会中一些发生事故后未主张相应权利,从而导致未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交通事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